如果原名:If....,
英国**男生寄读学校。新学年开始了,低年级学生米克·特拉维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Malcolm McDowell饰)和他的一群年轻朋友们整日心神不宁、无所事事。两位死党约翰尼(大卫·伍德 David Wood饰)和华莱士(理查德·沃里克 Richard Warwick饰)跟米克一起喝酒聊天,打发空虚而压抑的生活。一日,在观看橄榄球比赛后,米克与约翰尼偷偷溜出学校去咖啡馆和女招待**嬉笑。此事让二人受到校方严厉的处罚。米克等人怀恨在心,决心报复学校的粗暴与野蛮。然而校方对米克等人进行了更加暴力的侮辱与**,米克等人与校方的关系愈发紧张。米克**着低年级学生反抗着高年级学生的**与欺辱,更竭力对抗着来自校方的独断专横和非人的**。 由英国自由电影主将之一林赛·安德森执导的影片《如果》,根据戴维·舍文和约翰·霍雷特的电影剧本《反叛者》改编而成。影片拍摄...
mecca 2013-10-22
4- 过度自恋白羊男的祭青春作品,唱诗章回体是增进张力的偷懒做法。你要说冷酷而不失迷人地抨击体制也好,我却觉得更多是未得安抚的荷尔蒙发了狂,顶多也是对**性疯狂的过度迷恋和膜拜。有趣仅在**界限的模糊化,黑白与彩迭替并不出彩。
耕石 2010-12-19
说两件小事。 姑娘在这里不是附属物。战斗是她的特征,也是他们相互认同的基础。她是**的个体,这从咖啡馆里的狮子斗能看出来。放倒校长更是强化女叛逆的形象。 片尾的***只是象征性的。大伙放枪那么久,只看到火舌,没看到人倒和血流。人物特写,镜头注重的是愤怒的释放,而不是嗜血的狂欢。
火娃 2019-01-13
7/10。安德森***、法庭、**和教皇来访的庆典等英国社会结构抽象化为**符号,大量政治符号的运用多与****国家有关:米克等人拿出真正的**准备**的时刻,墙上的拼贴海报挂了一张**戴着波兰帽的照片,读书室的背景图片则是布拉格的捷克学生,宿舍床前张贴的切格瓦拉和饭堂中悬挂的保守政客肖像、讲台布置的老鹰装饰物,黑白和彩色画面交叉讲述不同场景暗示青年的反叛逐渐转化愤怒;开场学生互相羞辱、***的群像场面调度,抽屉里躺着老师、偷摩托车载女孩溜草坪、搬出去**的鳄鱼道具和放回柜子的胎儿标本瓶,荒诞冷峻的幽默感相当随意,结尾安德森让不同阶层的人物集中在礼堂听老兵的布道,据守屋顶的无政府主义学生用***和迫击炮夸张地攻击,除了牧师头上的弹孔只见人跌倒不见人中弹流血,这场武装叛乱的荒诞剧直指五月风暴。 @20
冰红深蓝 2016-08-12
林赛·安德森代表作,1969戛纳金棕榈。上承[*行零分],麦克道威尔后启[发条橙],街头无影击剑同质于[放大],Travis于[**车司机]中重生。分章节描叙,弥撒曲反讽,无规律黑白彩色交织(又一无心插柳之例)。狮吼与互噬的前戏+*战跳切。瓶罐中的婴儿,校长抽屉里的主教,**,呐喊,**。(8.5/10)
Clyde 2013-09-24
只是将影片看作是特殊年代的作品或者反体制的作品,都太低估了这部作品。不知道这部作品对库布里克是否有影响,但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在影片中的角色简直是《发条橙》中的角色的B面。写实、超现实、**、反抗、鼓动、批判,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和他的小伙伴们,爆发了这一切的一切。
谋 2023-03-10
#TGC 长评 -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都看不到自己。影片除了对于《*行零分》的扩充更是极大程度的塑造了《发条橙》。电影以一种讽刺表达强有力的对于男权主义,精英主义,殖**义,阶级强权,宗教信仰和教育制度进行无情嘲讽。三个反叛者可以看作一体。构图非常棒,印象最深的是女招待的眼部构图,带有被殖民者的反抗意识,最后拿起枪也证明了这一点。室内的镜头运动也很不错,黑白彩色的切换更像是以黑白表现的**,彩色展现讽刺,所以感觉本片就没有现实,只有**和超现实,酒吧那部分**的表现更是被搬到了《发条橙》中。墙上的贴纸也无不展现影片的意图,****才是硬道理呀。听觉上最常出现的《Missa Luba: Sanctus》是拉丁语弥撒曲,更主要的是此曲以刚果**国传统风格演唱,以**为表达的反殖**图很明显了。
内陆飞鱼 2019-07-07
两部讲校园枪击案的电影曾分别得过金棕榈,嗯,《如果》比《大象》早了30多年,嬉皮士年代英国也拍过这么叛逆的东西,压抑了100多分钟,就只为最后5分钟的怒火狂射,每个角**好漂亮,女的漂亮,男的俊俏,而画质有时黑白,有时彩色也挺迷人的。在整个世界越来越保守封闭、越来越安分守己的年代,这样的电影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狐 2010-02-15
如果的結果,其實就是沒有如果。
怪力比多兽 2024-08-08
又见青春少男在传统教育**下的强烈对峙,*行零分的过激版本,彩色与黑白的交替处理稍显割裂,镜头交代不明所以。CC#391
寒枝雀静 2017-12-10
D+/ 没有预先作任何了解直接看,然后就感觉****内又看了一部被过分散乱的剧本冲垮张力的作品。而这种散乱背后又是种种早已预备好的意涵,因而所谓的批判性总感觉是从最浅的表层堆砌起来的。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影评人电影的特征。还好还有《发条橙》,还有《大象》。最大的意义恐怕还是拍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