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路路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热拉尔·德帕迪约 吉·马尔尚 赫伯特·巴尚 Bernard Tronczak
上映时间:1980-09-03
更新时间: 10-18 10:16
资源状态: 可播放
情人奴奴原名:Loulou,又名路路
作为导演最突出的性别话题电影,本片是一部有关****以及真实韵事的杰作。已婚妇人奈丽在巴黎喧嚣的迪斯科遇见奴奴,一名穿着皮甲克的魅力男青年。她无法抗拒路路的**本性就跟着他回家去。原来奴奴在床上的工夫一点也不比他在舞场的表演逊色。于是影片由此展开他俩****的关系…… 获奖:1980年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 1981年**恺撒奖三项提名
皮亚拉电影不需要变奏点,只是围绕角色的若干切片呈出足矣。乍看内部的每场戏都很散漫,但电影结束后便凝聚为一个整体,背后支撑电影的是清晰的时间观。《张口结舌》只做空间建构的工作,人物在听病患喘息中察觉时间;《**奴奴》《关于我们的爱情》的时间观则在情感的强拉扯中,在镜头硬切后急寻结果却未果时被察觉,永远的进行时态。
于佩尔阿姨年轻时候也是一枚**,大鼻子情圣叔叔年轻时一直是不知疲倦的种马。
我发现试图分析莫里斯的电影是困难的,他的电影中充斥了大量的“废戏”,然而正是这些废戏构成了莫里斯的电影,很难从中抽出一个清晰的故事。他的镜头形式就是内容。他将自然主义运用到了极致。于佩尔并非用演技呈现人物,而是用一种状态,在影片的后半部,人物的状态和行动始终是分开的,于佩尔游离的状态和现实的嘈杂构成了一种张力,而电影的想要说却说不出来的某些东西便在这种张力中得以呈现。对于莫里斯的电影,我只能说,你品,你细品。
整部电影没有故事,但并不无聊。原因在于,电影对于情绪流动的细腻捕捉。皮亚拉的方式并非是通过将其摆上前台,而是始终在整体中呈现,如同照相时对景物的对焦一般。最典型的是在奴奴母亲家吃饭的戏,从兴奋开心到默然不语,有什么原因?没有A导致B的公式,真正使得情绪流变的是整个环境的变化,而导演也只呈现表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实和幻象的界限模糊了,摄影机前的拍摄现场和摄影机中我们看到的场面,流动着相似的情绪,这点难能可贵。
7/10。疯狂**的**奈丽逆转了社会性观念,她从逆来顺受的妻子转变为主动背叛的一方,性的觉醒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在巴黎喧嚣的迪斯科舞厅,奈丽遇见了粗鲁又魅力四射的浪子奴奴,他无法抗拒奴奴的**本性一起到酒店**,皮亚拉拍摄**场面时给予男女演员同样多的**镜头,看与被看的不平等**关系被同等数量的凝视镜头所颠覆,他倾向于演员在即兴的氛围中,感到平静和冲突之间爆发的瞬息转变:奈丽有勇气和主见,对丈夫若即若离毫无悔意,敢于追**人的幸福和欢愉,从**那得到远超中产婚姻的满足,她一边承受着丈夫的妒火与乞求,一边毫无戒心地投入奴奴的怀抱,尽管后者好斗、对奈丽言语搪塞和经济剥削,但***不再是男人的性对象,有主动选择离开和决定**下一阶段的权力,最终奈丽怀了奴奴的孩子,才醒悟到奴奴游手好闲的残酷现实。
皮亚拉的“真实”并不像达内的“真实”般带有强迫性,而是带有游戏性。当我们目睹Loulou与Nelly前夫斗殴时,从中间声道传出一个声音"Who's going to pay for ** mailbox?",巧妙地将观众和旁观的邻居置于同一位置,将焦点移开,移到自我得失上。皮亚拉的艺术正在于此,真实和真实的反打。
皮亚拉影展,西尔维皮亚拉到场,说拍这部电影当时他状态很不好,身体和心情都是。和前女友刚分手,还是请了她创作剧本。。爱情白描,之后很多**爱情电影都有皮亚拉的影子。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剧情,稍微**点的变化来得有点晚也不知道该来不该来,不过皮亚拉的电影看完就是这辈子忘不了的。
后来德帕迪约脸变大了,于佩尔却变小了,后者脸型大变恐怕动过骨。
不知为什么想起芙芙的那部“**玛侬”。爱得毫无道理,爱到绝望。阿姨的采访说每部电影会有一些“电击”般的时刻,情感深处爆发的能量。
第一部皮亚拉。为什么喜欢皮亚拉、侯麦、戈达尔的电影?因为他们像印象派画家一样在广阔的城市生活中、在行动中拍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常新的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本片混合了冷酷客观的判断力和原始冲动,德帕迪约整个人就像行走的力比多,不开化但富有生机,且情感细腻。(想想,因为有他,德尼罗在《1900》里演的居然是文明的那一个)其他人要么不拍城市(侯孝贤),要么拍出来像城市本身一样冰冷(布列松),皮亚拉在精准残酷的同时仍保有温情一瞥,恐怕不是**而是因为信念。好像也是第一部于阿姨,男女主角双双爆表。之前在**书和访谈里看杨德昌侯孝贤戈达尔赞美皮亚拉,看完发现果然是人如其影,名不虚传
迷宫中的站起来 2020-12-22
皮亚拉电影不需要变奏点,只是围绕角色的若干切片呈出足矣。乍看内部的每场戏都很散漫,但电影结束后便凝聚为一个整体,背后支撑电影的是清晰的时间观。《张口结舌》只做空间建构的工作,人物在听病患喘息中察觉时间;《**奴奴》《关于我们的爱情》的时间观则在情感的强拉扯中,在镜头硬切后急寻结果却未果时被察觉,永远的进行时态。
内陆飞鱼 2018-05-06
于佩尔阿姨年轻时候也是一枚**,大鼻子情圣叔叔年轻时一直是不知疲倦的种马。
张沦 2020-12-21
我发现试图分析莫里斯的电影是困难的,他的电影中充斥了大量的“废戏”,然而正是这些废戏构成了莫里斯的电影,很难从中抽出一个清晰的故事。他的镜头形式就是内容。他将自然主义运用到了极致。于佩尔并非用演技呈现人物,而是用一种状态,在影片的后半部,人物的状态和行动始终是分开的,于佩尔游离的状态和现实的嘈杂构成了一种张力,而电影的想要说却说不出来的某些东西便在这种张力中得以呈现。对于莫里斯的电影,我只能说,你品,你细品。
北加 2020-02-21
整部电影没有故事,但并不无聊。原因在于,电影对于情绪流动的细腻捕捉。皮亚拉的方式并非是通过将其摆上前台,而是始终在整体中呈现,如同照相时对景物的对焦一般。最典型的是在奴奴母亲家吃饭的戏,从兴奋开心到默然不语,有什么原因?没有A导致B的公式,真正使得情绪流变的是整个环境的变化,而导演也只呈现表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实和幻象的界限模糊了,摄影机前的拍摄现场和摄影机中我们看到的场面,流动着相似的情绪,这点难能可贵。
火娃 2023-07-05
7/10。疯狂**的**奈丽逆转了社会性观念,她从逆来顺受的妻子转变为主动背叛的一方,性的觉醒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在巴黎喧嚣的迪斯科舞厅,奈丽遇见了粗鲁又魅力四射的浪子奴奴,他无法抗拒奴奴的**本性一起到酒店**,皮亚拉拍摄**场面时给予男女演员同样多的**镜头,看与被看的不平等**关系被同等数量的凝视镜头所颠覆,他倾向于演员在即兴的氛围中,感到平静和冲突之间爆发的瞬息转变:奈丽有勇气和主见,对丈夫若即若离毫无悔意,敢于追**人的幸福和欢愉,从**那得到远超中产婚姻的满足,她一边承受着丈夫的妒火与乞求,一边毫无戒心地投入奴奴的怀抱,尽管后者好斗、对奈丽言语搪塞和经济剥削,但***不再是男人的性对象,有主动选择离开和决定**下一阶段的权力,最终奈丽怀了奴奴的孩子,才醒悟到奴奴游手好闲的残酷现实。
Lies and lies 2023-05-30
皮亚拉的“真实”并不像达内的“真实”般带有强迫性,而是带有游戏性。当我们目睹Loulou与Nelly前夫斗殴时,从中间声道传出一个声音"Who's going to pay for ** mailbox?",巧妙地将观众和旁观的邻居置于同一位置,将焦点移开,移到自我得失上。皮亚拉的艺术正在于此,真实和真实的反打。
** 2015-10-18
皮亚拉影展,西尔维皮亚拉到场,说拍这部电影当时他状态很不好,身体和心情都是。和前女友刚分手,还是请了她创作剧本。。爱情白描,之后很多**爱情电影都有皮亚拉的影子。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剧情,稍微**点的变化来得有点晚也不知道该来不该来,不过皮亚拉的电影看完就是这辈子忘不了的。
*** 2015-02-04
后来德帕迪约脸变大了,于佩尔却变小了,后者脸型大变恐怕动过骨。
vivi 2017-03-09
不知为什么想起芙芙的那部“**玛侬”。爱得毫无道理,爱到绝望。阿姨的采访说每部电影会有一些“电击”般的时刻,情感深处爆发的能量。
Feanor 2019-11-23
第一部皮亚拉。为什么喜欢皮亚拉、侯麦、戈达尔的电影?因为他们像印象派画家一样在广阔的城市生活中、在行动中拍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常新的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本片混合了冷酷客观的判断力和原始冲动,德帕迪约整个人就像行走的力比多,不开化但富有生机,且情感细腻。(想想,因为有他,德尼罗在《1900》里演的居然是文明的那一个)其他人要么不拍城市(侯孝贤),要么拍出来像城市本身一样冰冷(布列松),皮亚拉在精准残酷的同时仍保有温情一瞥,恐怕不是**而是因为信念。好像也是第一部于阿姨,男女主角双双爆表。之前在**书和访谈里看杨德昌侯孝贤戈达尔赞美皮亚拉,看完发现果然是人如其影,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