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地下铁 / 地下
演员: 布赖恩·艾亨 爱丽莎·兰迪 西里尔·麦克拉格伦 诺拉·贝琳
上映时间:1928-07(英国)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地铁原名:Underground,又名地下铁、地下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工人阶级群体中的爱情故事,反映出英国大众文化形式和工人阶级之间普遍存在的关联。两位男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波特是个好勇斗狠、占有欲极强的无赖,而比尔是一个善良温和却也不失勇敢的谦谦君子。当某一天,这两位男性同时在地铁遇到漂亮的少女妮尔之后,一场裹挟着明亮与黑暗、浪漫与悲哀的戏剧大幕就此拉开。
从甜甜蜜蜜的日出变成诺斯费拉图,真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啊。喜欢电梯,野餐,楼梯上挡住眼睛的阴影,惨白的脸,片尾的奔跑和打斗。小男孩接话的时候莫名好感动。应该说每一幕都很美,资料馆的大收获。ps走在路上想到还有一堆死线在学校等我,为什么我不能死在电影院里呢。
放到现在会是一个饱受诟病的剧本,但加了上世纪20年代的标签可以免除很多挑剔。最妙的就是当Brian Aherne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他眼睛的美没有被这部黑白默片减损分毫——感谢彩色电影的出现,让我们知道这些***瞳孔是蓝的还是绿的。
简单、流畅、工人阶级,地铁命题作文,结尾的屋顶打斗很精彩。
7.**技法融合,印象派叠映,pov镜头;表现主义平光、阴影,灵活运用摄影机运动,斜角镜头,给足影子镜头来叙事;蒙太奇学派重复性剪辑,景深中的调度上的相反运动冲突,激进的视听冲突。
【资料馆展映】没想到这部1920年代的默片如此精彩。亮点太多了:移动摄影非常流畅,甚至还有主观镜头,造成相当的紧迫感。光影元素的美妙运用让画面非常鲜活。鲜花等小道具与演员的精彩走位给片子锦上添花。还有必不可少的激动人心的配乐。一个完全不必看对白字幕就能理解的爱情悬疑故事。果断五星!
11人看过 | 1928年的伦敦地铁,让座、偷瞄别人的报纸,自动售票机、扶梯不靠右站还可以走,去查下是在哪条线拍的。
BJIFF***电影中心-备受低估的**作。阿斯奎斯深谙当时最前卫的电影语言和美学概念,特别是德国表现主义(室内光影)、**印象派(外景美术)和前苏联蒙太奇(实验手法)将错综复杂的空间感和人性的嘈杂交相呼应。充分利用环境空间和小道具(比如帽子、手套、花、信等小物件)讲故事。
1、全片80分钟,基本每隔15分钟就要变一次画风和戏路。到最后已经完全和开头的剧情差了八千里,观影过程极其欢脱,感觉周围人都在心里不断吐槽哈哈哈。2、跟伦敦地铁其实关系不大。3、有些细节还是挺动人的,比如墙上的影子以及壁炉烤鱼(滚)4、后来伦敦爱乐给加的配乐真好听。5、爱情线真简单粗暴
短短八十几分钟从地铁趣事,到****,到为爱情争得你死我活,再到竟然变成**的动作片。非常精彩又充满可爱细节的默片,最爱的一个场景还是男女主角在公园约会,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想偷吃他们的三明治却被逮了个正着。女生把三明治给了小孩,小孩为两人吹口琴。她望着小孩,男生望着女生。这是一部默片呀。而那一刻我脑海里都是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
有几处都特别精彩:开场的主观镜头,电梯上送手套,爱情戏影子的运用,Bert回忆与打架场景的叠影,最后的追逐戏。
阿暖 2014-04-18
从甜甜蜜蜜的日出变成诺斯费拉图,真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啊。喜欢电梯,野餐,楼梯上挡住眼睛的阴影,惨白的脸,片尾的奔跑和打斗。小男孩接话的时候莫名好感动。应该说每一幕都很美,资料馆的大收获。ps走在路上想到还有一堆死线在学校等我,为什么我不能死在电影院里呢。
S. 2014-06-16
放到现在会是一个饱受诟病的剧本,但加了上世纪20年代的标签可以免除很多挑剔。最妙的就是当Brian Aherne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他眼睛的美没有被这部黑白默片减损分毫——感谢彩色电影的出现,让我们知道这些***瞳孔是蓝的还是绿的。
木卫二 2014-04-16
简单、流畅、工人阶级,地铁命题作文,结尾的屋顶打斗很精彩。
杨小槑 2021-05-01
7.**技法融合,印象派叠映,pov镜头;表现主义平光、阴影,灵活运用摄影机运动,斜角镜头,给足影子镜头来叙事;蒙太奇学派重复性剪辑,景深中的调度上的相反运动冲突,激进的视听冲突。
汪金卫 2014-04-18
【资料馆展映】没想到这部1920年代的默片如此精彩。亮点太多了:移动摄影非常流畅,甚至还有主观镜头,造成相当的紧迫感。光影元素的美妙运用让画面非常鲜活。鲜花等小道具与演员的精彩走位给片子锦上添花。还有必不可少的激动人心的配乐。一个完全不必看对白字幕就能理解的爱情悬疑故事。果断五星!
#瞬间收藏家# 2014-04-11
11人看过 | 1928年的伦敦地铁,让座、偷瞄别人的报纸,自动售票机、扶梯不靠右站还可以走,去查下是在哪条线拍的。
大奇特(Grinch) 2014-04-20
BJIFF***电影中心-备受低估的**作。阿斯奎斯深谙当时最前卫的电影语言和美学概念,特别是德国表现主义(室内光影)、**印象派(外景美术)和前苏联蒙太奇(实验手法)将错综复杂的空间感和人性的嘈杂交相呼应。充分利用环境空间和小道具(比如帽子、手套、花、信等小物件)讲故事。
Vee. 2014-04-21
1、全片80分钟,基本每隔15分钟就要变一次画风和戏路。到最后已经完全和开头的剧情差了八千里,观影过程极其欢脱,感觉周围人都在心里不断吐槽哈哈哈。2、跟伦敦地铁其实关系不大。3、有些细节还是挺动人的,比如墙上的影子以及壁炉烤鱼(滚)4、后来伦敦爱乐给加的配乐真好听。5、爱情线真简单粗暴
** 2019-02-20
短短八十几分钟从地铁趣事,到****,到为爱情争得你死我活,再到竟然变成**的动作片。非常精彩又充满可爱细节的默片,最爱的一个场景还是男女主角在公园约会,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想偷吃他们的三明治却被逮了个正着。女生把三明治给了小孩,小孩为两人吹口琴。她望着小孩,男生望着女生。这是一部默片呀。而那一刻我脑海里都是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
翻滚吧!蛋堡 2014-04-11
有几处都特别精彩:开场的主观镜头,电梯上送手套,爱情戏影子的运用,Bert回忆与打架场景的叠影,最后的追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