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又名A Simple Goodbye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胤祥 2015-07-09
7分片,同类题材,不及宋方。父亲那条线不少神来之笔(电影当然是,在**面前撒娇更是);女儿/导演自己这条线基本是神经刀。不如[记忆望着我]那么舒*,恐怕还是用了名角儿的原因。另外片子里蒙古语略嫌多余,旁白也是,交代性的旁白写的就不如用作闪前的旁白好。
影志 2015-11-08
2015年FIRST影展最佳影片,当之无愧。“当我妈最后一次冲进病房,我爸脸上充满了一脸惊喜,就好像他们这么多年的恩怨从来没有发生一样,就像他们第一次相见…”第一次真切感受当代内蒙人家庭的细腻。逝去的文化不会退回,真挚的情感永恒存在。和父亲没有结束,借电影告别,无非是最好的方式…
皮革业 2015-07-25
属于半自传,导演德格娜是赛夫和麦丽丝的女儿。电影世家背景对这部**作(**执导)起到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帮助,内蒙的老演员涂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还有扮演母亲的艾丽娅。电影还涉及到了老制片厂改制的话题,虽然只是一个背景,但是之前没见到的。PS:有多少人看海报会以为这是AWW出演的呢?
袁长庚 2018-04-01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挑剔蒙语,我认识的蒙古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使用母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Psyche 2015-07-30
恭喜《告别》摘得最佳影片**,虽然第二遍在大荧幕上重看时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是还是不得不承认德格娜很好地把握住了一个支离破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难以流通但是确实存在的爱意,这种爱意让人疼痛并伤感,好在生命永远是一条奔流的河,再大的石头,溪流一点点推就过去了。
不可名状 2022-01-27
真实经历再现,最有力度,每一次家人的争吵,每一次偷偷流泪,都是那么真实,这些光凭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的最后时光,他并没有积极配合治疗,而是努力过好一天算一天,抽烟喝酒样样来,死亡对父亲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2012不是人类的末日,而是父亲的末日,新生儿的诞生,故人留在回忆,而生活继续
lcsun 2016-06-04
电影的最后,女儿也点起一支烟,父亲虽然叨叨不停,但在那一刻,有些东西延续了下去。
奥特曼 2015-11-08
2015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值得拥有!
大奇特(Grinch) 2015-07-24
三星半,德格娜献给父亲塞夫的挽歌,比**作《老哨卡》进步太多。前半部分有些拖,尤其女儿和男友的关系,直至中段起突出父女关系才渐入佳境。冷静克制,坠马成为父亲50岁之坎,笼中鸟比作病房中的父亲,只有自己才能看到死亡的距离。扮演父亲的涂们正是赛夫当年《悲情布鲁克》的男主角,表演不俗。
蓝笔风 2016-04-29
情景表现手法单一地可怕,既没有辅助于角色间的互动,反倒让营造的疏离感阻碍了情绪释放,没有层次起伏情感不是克制而是苍白。导演之所以保留旁白不是为了解释,而是对人物关系重要的总结性戏份全部依赖旁白念出来,几个象征表现上刻意,电影不能只靠流于表面的父辈民族情怀和无谓争吵来填补内容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