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读中文系的人原名:他們在島嶼寫作:讀中文系的人,
林文月 / 讀中文系的人 先一刻碧清的海水,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轉變為水銀一般的有重量的顏色了。時間並未永駐,唯其似乎運轉得極緩慢,趕不上我手錶上時針移動的速度。 家學淵源的作家林文月被譽為「臺大第一景」。是校園傳奇,更是散文與翻譯大家。臺灣史家連橫之後,生於上海日租界,12歲以前是「日本籍」,光復之後舉家返臺。 本片依循著林文月的散文創作,回顧戰亂時代大變動與大遷徙的童年;重溫師承文**家臺靜農、鄭騫的文學熏陶;觸動與一雙前世盟約之手牽起的那一刻;展讀翻譯鉅著《源氏物語》歷時五年半鑄鍊的成就與毅力。林文月兼擅翻譯、學術論文與散文,作品豐富多元,形繪了特殊的人情風貌,訴說了深而濃的回憶故事,進而開拓了色香味兼具的文學感受。
河树獭 2019-11-09
看到這一部才意識到,這個系列的各位作家的童年幾乎都是在大陸度過的,都有大陸生活的經驗,即使像林文月生活的時代和地區非常特殊,也多少對大陸有一些“鄉愁”。當這一代人老去離開,台灣文化界的這曾直接的、情感上的“聯繫”也就消失了吧。“讀中文系的人”起得過於漂亮,然而中文系的人對林文月的了解很多始於此,也終於此。跟著台靜農唸書的中文系誰不感懷呢。
vivi 2017-06-03
最早读林文月老师就是《飲膳札記》,在**买的二手书,封面是她先生郭豫伦设计的。后来读了《**一年》和《山水与古典》,也知道她写过谢灵运。看过这部纪录片似乎就是重温了当初读书的那些喜悦。从做吃的开始,读书、婚姻、做菜、翻译、如今……希望先生一切安好。
电个爆炸头 2017-04-16
当林文月先生的丈夫离世后,她说到:“他比我先走了,现在我成了他的姐姐。”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
内陆飞鱼 2017-04-30
林文月,文,如其人,如其名,荦荦端庄,莹莹姣丽,气质卓然,就像从大银幕上走下来的电影明星,却能上厅堂,能下厨房,能做学问,待人接物浸透人心,60岁看起来像40岁,80岁俨然60岁。
mecca 2016-04-01
4.1@衡山和集。7.5分。林文月平和淡雅的生平细述。导演对人物把握不错,巧借书名道出“治学”与“做人”并重的一代人境界。尤喜日本部分,动画与用乐加分。小缺点二:1.部分过于依赖插白***味重 2. 调度与协调可能不够充分,林有不下两次紧张地用余光看镜头233 有两个场景也太多摆拍感
白开水 2017-06-09
若说林文月代表的50-70年代台***是老一辈**人在海外的最后声响和传承,那么这个片子在体现这种背景上确实失之于轻。但其特色也在于轻闲。关于女性知识分子生命的情调和生活的滋味,很美。不需要执着于埋首书斋和追溯历史的厚重,林文月的审美意趣是被抓住的,给人一种对于学问和生活的诗意向往。
燃烧的暹罗猫 2017-06-19
林文月的优雅温润和学识在这部片子里缓缓流淌
momo 2016-02-01
看完後,感受是一個「淡」字。淡淡地講她的身份認同問題,講她讀台大中文系的經歷,講臺靜農先生,講她和郭豫倫的感情,講她翻譯《源氏物語》的前後。所有的,每一幕,都和林先生給我的感受一樣,淡。只不過在她提到十多年前過世的郭豫倫,說「我現在是他的姐姐了」時,眼淚還是掉下來了。
Clyde 2021-07-23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几个女作家,**音、西西、林文月以及“外一章”的叶嘉莹,作为知识女性或职业女性之外,都有中华传统的贤妻良母的一面,她们的人生的“弹性”与“韧性”是很多男作家所缺乏的。期待这个系列拍更多的女性作家,她们更可爱可亲可敬。林文月是**的表姐,也算望族出身,眉宇之间有贵气,却无贵病,难能可贵了。通过影片第一次认识她,或者,机缘到时,我会读她译的《源氏**》及其他著作。
企鹅村的山小胖 2017-05-01
[cp]【蓝光 1080P】【他们在岛屿写作:读中文系的人】林文月也! ****://t.**/RXL8g3o [/cp]片段与上次的《午后书房》有一些重复,但文月先生依旧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