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恶魔的季节(港) / 魔鬼时节(台) / 魔鬼的季节 / The Season of the Devil
演员: 皮奥洛·帕斯奎尔 安吉尔·阿基诺 Shaina Magdayao 平克·阿马多 Joel Saracho
上映时间:2018-02-20(柏林电影节)
更新时间: 04-30 10:0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恶魔时节原名:Ang Panahon ng Halimaw,又名恶魔的季节(港)、魔鬼时节(台)、魔鬼的季节、The Season of the Devil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支由**控制的民**体控制了菲律宾丛林中的一个遥远村庄。士兵们身着制*,手握机关枪,在村子里散布**和精神上的恐惧。他们使得村中邻里之间反目为敌,并试图根除村民们对传说和神灵的信仰。勇敢的年轻医生洛雷娜为贫苦人家开设了诊所,却随后消失不见。她的丈夫雨果·海尼威是一名诗人、社会运动家和老师,打算去寻找妻子的下落。而当他到达这个村庄时,他遭遇到了一个被专治和暴力摧毁的社群。
LORENZO 洛伦佐 2018-02-21
魔鬼当道,国将不国。真事改编立意很高,只是四小时的片长很**,电影院睡倒一大片,我还蛮欣赏电影的语言和诗歌般碎片的叙事。可歌谣般一唱十叹的表达方法恰恰又是让人诟病的原因。合唱la la la的情节有观众偷笑,菲律宾以后可以正式改名叫 la la land. 没看完的请不要打星谢谢
胤祥 2018-02-20
#Berlin2018# 官方场看到三分之一记者退场已经说明问题了吧,反正我坚持了俩小时实在忍无可忍。**全片就一个曲调翻来覆去唱N遍,就像一只苍蝇在你面前晃你还不能拍死他。感觉全场记者就像「**」里面看大猩猩表演似的正襟危坐心里骂娘。这就是艺术电影体制催生出来的怪胎。负分滚粗。
唐小万 2018-02-20
说好的拉黑拉夫·迪亚兹呢?结果4个小时还是看完了。诗人寻妻、**势力**人民,悲凉的故事被尬唱下来居然有点喜感,已经被Lalala的旋律**。摄影太美。
Peter Cat 2018-02-20
这样直白的陈述形式,并没有影像化的必要性,这是一个只看了95分钟后的评价。
踢迩达 2018-02-21
寓言故事式的直白表述,封闭小村落的残暴军政府**式统治。全程无配乐唱颂打油诗一般的台词,旋律单调如童谣,通常还循环两次以上,反音乐剧的音乐剧。黑白影像有一些表现主义的风骨。然而四小时的拖沓节奏实在是太长了,看电影变成了一种意志力的考验。
igrɛkonze 2018-04-05
人生第一次**Lav Diaz 坚持下来了 虽然听了整晚la la la十分头痛 最后一节很痛心 尤其最后一个镜头感到窒息和脱力 但最后字幕那首正常的歌可真是好听呀
刘浪 2018-10-20
像是《今来古往》的变奏,形式上更加极端。需要很注意演唱部分,尤其是合唱。合唱,即多人同时发声。一方面是群体的附和与裹挟,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个体声音的和鸣。当贯穿全片的La La歌已经浓缩成了宣传的口号,末尾诗人不断唱起它甚至与卫队合唱则成了最激烈的反抗部分(可视作医生女友场面的重现)。国家生病了,不从权的人就是它的顽疾,太锋利了。
文森特九六 2019-08-01
看得比前几部投入和持久,也不知是这次他发挥得好还是我发挥得好。
💛 2018-02-23
看一半简直想到后面去做一套《**在召唤》……看到四分之三我整个人从颈椎疼到尾椎。但是是值得的。
咯咯精 2018-02-20
我这一生已经花了19个小时多看他一个人的电影了。感觉已经非常熟悉了。也算有资格叫好了。看一天电影脖子太疼了,中间到五号厅最后排做了套伸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