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Goodbye Julia
演员: Eiman Yousif Siran Riak Nazar Goma 格·达尼 Issraa Elkogali Häggström
上映时间:2023-05-20(戛纳电影节)
更新时间: 10-30 18:57
资源状态: 可播放
再见,朱莉娅原名:وداعا جوليا,又名Goodbye Julia
#26th SIFF 13# 上影节的最后一部,一带一路影片。用一场撞车一场****开端,带出种族歧视,政治争端,议题深刻但处理得不生硬,反而用两位女性的情谊做纽带,让人感动。影片标题不只是对朱莉娅的告别,也是北苏丹对南苏丹的告别,更是莫娜对内心罪恶魂灵的告别。最后莫娜在朱莉娅怀里流泪的温柔画面,把一切冲突、争端、误解都融化了。很难得看到的**国家影片,值得鼓励。
从结尾回想,朱莉娅一早知道丈夫已死。她撒谎说想要去欧洲找丈夫,念自己曾拒绝的的大学。真好啊,坚韧顽强从来不是**女性的特质,而是悲苦女性的奏鸣曲。
真是一个好故事,难得的苏丹电影。借两个**的画像来图绘一个国家的**史。结尾揭示茱莉娅早已知道真相,她还有别的选择吗?在时局困顿、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活下去才是第一**。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3.5 今年的苏丹奥外送选片,虽然视角不是直接聚焦爆发至今规模巨大的苏丹内战,但也以小见大十分有力地通过情节剧中的个体视角剖析了当下苏丹冲突中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作为普通人是足够能通过其来理解地缘、种群、宗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无奈现实。如苏丹这个****国家被**大国当作**人战争的地点成为政治角逐的牺牲品一样,受婚姻、父权、殖民体系作用的女性们也同样是庞大社会最基础的控制单元——家庭当权者们的牺牲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本片制片之一的露皮塔·尼永奥为本片贡献了不小的**影响力,也正是她以演员身份**好莱坞多年的原因,这甚至是电影入选奥斯卡的决定性因素,如片中所示,虽带有羞辱意味但也足够有效。在**大陆声音微弱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成熟**的作品来听到她们的呼喊声。——SIFF′26
SIFF 苏州放映。对女性之间复杂的情谊刻画得很细腻,最后发现是男导演还蛮意外的。想起Adichie的一篇短篇小说。镜头语言很成熟,光看电影本身很难想象到映后制片人提到的预算和设备上的窘境(但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似乎总是面对南北冲突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种族问题,他们被各方角力撕扯得面目全非。两名女主角居然都不是专业演员。开头时看起来最无力的Julia其实是最清醒最强大的。“是你利用了我们的贫穷和窘境。”软弱的Mona最后也在歌声中找到了自我。从全身罩着黑袍站在麦克风面前不敢唱歌到在校园里欢唱再到最后自信自由地放声歌唱。她全身黑袍只露着一双眼睛背着吉他那个镜头让我想起中东那支女子乐队--“黑袍下的人可能会死去,但这支乐队会一直都在。”里面的两个男人还是自负到可笑:“你这样的**不配得到我的爱”
我们在屏幕前理解不了真正的****国家,就像它们在屏幕后想象着一个可能的中国
南方的应许之地已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下千疮百孔,北方的故土又笼罩在内战的阴云之下。切入精准,后劲不足。导演期望的许多表达,最终呈现都略显单薄。
8分,算是一天看下来最喜欢的一部。开头由一场意外引发,以为单纯以此为激励**出发,仅仅是怜悯而施舍,最后因暴露而结束。但此片的主旨却偏偏并没有往此线索出发,而是一种以苏丹的政治纷争为背景,以意外事故作为线索,实际讲述的却是两位女性的**。《**》中,我们看到的是主仆的相依为命,而《茱莉亚》看到的是主仆在相互欺骗下,仍能换位思考,互相救赎。 BTW:影像设计的寓意也很多。例如,开头,丈夫买了鹦鹉陪伴女主,而鹦鹉关在笼子里与女主握着阳台的保险杠的构图,便已经为片子营造了一种“囚禁”的氛围,以及将墙上的画作男孩(暗示女性只有生育才是生活)到画作变成一位女性跳舞(暗示了女主想要**)。
买来的不是放冰箱的瓦卡,而是良心的赎罪券。放飞的不是笼子里的鸣鸟,而是想歌唱的自由。你利用我获得更好的生活,我利用你获得事后的心安。我们都在用水桶接着内心滴水的角落,用抹布擦掉盘子底区别的**印记。在这个**的国度,可以不用原谅,但可以和解。可以撒谎欺骗别人,但不能撒谎欺骗自己。
一场意外事故将电影的矛盾从头拉到结尾,由暗处转为明处。期间苏丹社会的动荡以及南方的**,把小家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最后小孩子拿着枪跟着领袖去参军了,挺心酸的,在孩子的眼神中只看到憎恨。矛盾会继续延伸下去……
Fairy 2024-06-23
#26th SIFF 13# 上影节的最后一部,一带一路影片。用一场撞车一场****开端,带出种族歧视,政治争端,议题深刻但处理得不生硬,反而用两位女性的情谊做纽带,让人感动。影片标题不只是对朱莉娅的告别,也是北苏丹对南苏丹的告别,更是莫娜对内心罪恶魂灵的告别。最后莫娜在朱莉娅怀里流泪的温柔画面,把一切冲突、争端、误解都融化了。很难得看到的**国家影片,值得鼓励。
千与 2024-06-22
从结尾回想,朱莉娅一早知道丈夫已死。她撒谎说想要去欧洲找丈夫,念自己曾拒绝的的大学。真好啊,坚韧顽强从来不是**女性的特质,而是悲苦女性的奏鸣曲。
把噗 2024-07-29
真是一个好故事,难得的苏丹电影。借两个**的画像来图绘一个国家的**史。结尾揭示茱莉娅早已知道真相,她还有别的选择吗?在时局困顿、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活下去才是第一**。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低级趣味 2024-06-15
3.5 今年的苏丹奥外送选片,虽然视角不是直接聚焦爆发至今规模巨大的苏丹内战,但也以小见大十分有力地通过情节剧中的个体视角剖析了当下苏丹冲突中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作为普通人是足够能通过其来理解地缘、种群、宗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无奈现实。如苏丹这个****国家被**大国当作**人战争的地点成为政治角逐的牺牲品一样,受婚姻、父权、殖民体系作用的女性们也同样是庞大社会最基础的控制单元——家庭当权者们的牺牲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本片制片之一的露皮塔·尼永奥为本片贡献了不小的**影响力,也正是她以演员身份**好莱坞多年的原因,这甚至是电影入选奥斯卡的决定性因素,如片中所示,虽带有羞辱意味但也足够有效。在**大陆声音微弱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成熟**的作品来听到她们的呼喊声。——SIFF′26
没有色彩的章鱼 2024-06-21
SIFF 苏州放映。对女性之间复杂的情谊刻画得很细腻,最后发现是男导演还蛮意外的。想起Adichie的一篇短篇小说。镜头语言很成熟,光看电影本身很难想象到映后制片人提到的预算和设备上的窘境(但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似乎总是面对南北冲突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种族问题,他们被各方角力撕扯得面目全非。两名女主角居然都不是专业演员。开头时看起来最无力的Julia其实是最清醒最强大的。“是你利用了我们的贫穷和窘境。”软弱的Mona最后也在歌声中找到了自我。从全身罩着黑袍站在麦克风面前不敢唱歌到在校园里欢唱再到最后自信自由地放声歌唱。她全身黑袍只露着一双眼睛背着吉他那个镜头让我想起中东那支女子乐队--“黑袍下的人可能会死去,但这支乐队会一直都在。”里面的两个男人还是自负到可笑:“你这样的**不配得到我的爱”
Fleurs.哼哼 2024-09-09
我们在屏幕前理解不了真正的****国家,就像它们在屏幕后想象着一个可能的中国
Low on *****. 2023-05-21
南方的应许之地已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下千疮百孔,北方的故土又笼罩在内战的阴云之下。切入精准,后劲不足。导演期望的许多表达,最终呈现都略显单薄。
Kraven Wood 2024-06-22
8分,算是一天看下来最喜欢的一部。开头由一场意外引发,以为单纯以此为激励**出发,仅仅是怜悯而施舍,最后因暴露而结束。但此片的主旨却偏偏并没有往此线索出发,而是一种以苏丹的政治纷争为背景,以意外事故作为线索,实际讲述的却是两位女性的**。《**》中,我们看到的是主仆的相依为命,而《茱莉亚》看到的是主仆在相互欺骗下,仍能换位思考,互相救赎。 BTW:影像设计的寓意也很多。例如,开头,丈夫买了鹦鹉陪伴女主,而鹦鹉关在笼子里与女主握着阳台的保险杠的构图,便已经为片子营造了一种“囚禁”的氛围,以及将墙上的画作男孩(暗示女性只有生育才是生活)到画作变成一位女性跳舞(暗示了女主想要**)。
西楼尘 2024-06-23
买来的不是放冰箱的瓦卡,而是良心的赎罪券。放飞的不是笼子里的鸣鸟,而是想歌唱的自由。你利用我获得更好的生活,我利用你获得事后的心安。我们都在用水桶接着内心滴水的角落,用抹布擦掉盘子底区别的**印记。在这个**的国度,可以不用原谅,但可以和解。可以撒谎欺骗别人,但不能撒谎欺骗自己。
阵雨 2024-08-11
一场意外事故将电影的矛盾从头拉到结尾,由暗处转为明处。期间苏丹社会的动荡以及南方的**,把小家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最后小孩子拿着枪跟着领袖去参军了,挺心酸的,在孩子的眼神中只看到憎恨。矛盾会继续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