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
**,外卖员,网红,老计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了三个不一样的身份。促成第一次身份转变的是武汉这个城市,促成第二次身份转变的则是刚刚过去的新冠疫情。2019年,生意失败的老计来到武汉,成为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武汉封城后,滞留武汉的老计一边送外卖,一边在个人的微博上记录封城后的武汉,并把他遇见的形形**的人与事拍成视*。很快,老计的故事被网友和媒体发掘了出来,老计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外卖员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他的微博粉丝达到8万多人,他甚至登上了*****《新闻联播》。当这个城市走向“低处”时,老计的生命则走向了“高处”,在这之后,他会往何处去?
苏黎世的列车 2021-03-12
近些年把4G催生的一些新行业推向风口浪尖,但是即使是发达国家,只要有些底层的工作没有解决痛点,被更高的技术所替代,就总得有人去做那些看上去卑微的工作,可惜在这个处处贩卖焦虑的**,人们会对直播明星趋之若鹜,但没人有说自己会做一个月入过万的外卖骑手并以此为荣,今天看到一个b站外卖up,看来马斯洛需求理论永远适用,在这个遍地网红的**,私域ip正在一点一点消解权威。【**视*】
咩咩咩 2020-09-09
用项飚的话说,主人公吴辉(微博名“计六一六”)堪称外卖员中的“乡绅”,他经商失败做外卖谋生,擅长表达和营销,视野开阔不怯场,在新冠疫情中成为网红,得到***表彰。有意思的是,昨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后,老计在微博上评价该文写得“啰哩巴嗦”,“文章里说的那个外卖骑手的世界我怎么这么陌生”,说美团对自己一直很好,随后讲了一个自己因为提前点击送达而被收货的大学女生辱骂的故事,再次将矛盾焦点转移到消费者和骑手之间。这两种叙事的张力值得玩味,究竟是记者以局外人的猎奇目光以偏概全过度煽情,还是精英外卖员在被政商权力收编后选择性无视身边同行的苦难,亦或是对普通外卖员来说,复杂的政商合谋是不可见的,直接的精神压力更多来自苛刻的消费者?这也是观察“乡绅”作为知识生产立场之可靠性的一个切口。
censored dump 2020-09-10
老计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他的代表性,无论是央视还是范俭,都瞄准这一点,来塑造某种记忆,但讽刺的是,这种挑选带来的“**”权力,恰恰让人物模糊、甚至失去了他的代表性,不错,他身上似乎暗含阶层焦虑的线索,他也古道热肠地为环卫工人发声,但他作为一个系统幸运的突围者(如果还不到招安者),已经离开了反映系统问题的位置,正如他最新的微博里说的,离他很远。全片从空荡荡的街头,到“通行压力较大”,逐渐追上了****想要塑造的那种记忆,它最打动我的是一个无关宏旨的时刻:没领工资的环卫女工翻过临时搭建的墙,踩在已成泡沫的摩拜单车下来,去工作,也就是说,打扫这座城市,无论空荡还是拥堵。这个画面可能比主角更说明了主旨,并且那样自然,那样有力。
Mariola 2020-09-10
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对权力非常直白的**,只要他仍然崇拜权力,那么不管他拥有多大的影响力,也同样是权力的工具而已
ibelieve 2021-09-03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能在这期间坚持送外卖惠泽他人实在是难得之举。
小温柔 2020-09-16
主要就是记录,这样的样本数量还远远不够,希望那时候冲进武汉的人能把手头的一手资料都拿出来。历史当然不能只交给官方来记录,所有人都得记住。
撄宁 2020-09-11
结局有点讽刺,希望这种民间的力量不会被权力收编吧。
Alvin XIA 2020-09-07
片名可取。诚然每位在疫情暴风口坚守岗位,为社会带来抚*的普通工作者,都不该被忘记。同样肯定计先生在全程所做出的贡献。但从纪录片创作角度讲,镜头中的骑手,初心是否纯粹?似乎演绎出某种救世光环?善举背后是否有自我营销之嫌?个体英雄主义,在悲壮的**记忆面前,是否真能起到疗愈效果?感到遗憾。另,需要肯定摄制者冒风险纪录此片。
小荷 2020-09-09
记录是一种表达。老计奋斗的中场,恰逢武汉新冠疫情。
林摸鱼 2020-09-21
忘了之前为啥标记了,没想到看的还是雷佳音原型。普通人能怎么办,自己加戏呗,致敬。